农商银行在受理申请贷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所谓的“高手”。他们为获得贷款可以说不择手段,包括“假名、冒名、顶名”、假用途、假抵押、假按揭等。殊不知一不小心,你就可能陷入他们的陷阱。一旦贷款放出,就可能形成不良,出现风险,造成损失。因此,我们在遇到此类情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坚持“三查”,仔细分辨。
近日,凤阳农商银行曹店支行辖区居民李某向该支行申请借款10万元信贷资金用于养牛,提交的资料齐全。因客户急需资金,信贷人员受理贷款申请后,随即跟借款申请人一同前往养牛场进行贷前调查。养牛场位于长山洼村庄,山地较多,适宜养牛,牛场内有10来头可以出栏的成年牛。经询问发现借款申请人对饲料的配制、牛的生长周期等情况一问三不知。于是,信贷人员对这笔贷款的用途产生了怀疑。 经实地了解,该牛场是其表弟夫妇两人投资、兴建、管理,与借款人李某所说的养牛场由他本人投资,雇佣其表弟夫妻为其打理的“诺言”严重不符。回到单位后,通过借款申请人填写的征信授权书和借款申请书查询其征信,征信显示其在该支行已有存量贷款,并且有逾期记录,并电话告知其贷款申请已被否决。李某也对自己的骗贷行为做出了道歉。
该行信贷人员在贷款营销中,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并进行走访询问,发现客户潜在风险,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启示:1、严格执行“三查”制度,加大贷前调查力度;2、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全面提高风险防范意识;3、全面了解申请人实际情况,确保贷款到期归还;4、加大信贷人员队伍建设,倡导“挎包”精神;5、擦亮眼睛房贷,不要被“糖衣炮弹”迷惑。(李守智 许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