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自觉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示范者 发布日期: 2024-5-17 10:27:27 浏览人次: 459 日前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地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办银行”,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支持小微、深耕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要积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融入农商银行金融服务实践,着力打造有温度、有情怀的农商银行。作为农商银行干部员工,我们必须深刻领悟积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照本职、学思践悟,让“五要五不”成为自觉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示范者。 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传播者。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根与魂,文化自信是最根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阐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对于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要加强价值观引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强化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机构经营和发展的根本宗旨,将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等价值观贯穿到农商银行的各项业务和决策中;二是要主动让利实体经济,遵守利率自律约定,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稳健审慎经营,解决好金融为谁服务、为谁创新的问题,紧紧围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便利人民群众推动创新,不能搞伪创新、乱创新,不靠钻法规和制度空子、规避监管来逐利。 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践行者。金融文化是金融行业在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金融行业的灵魂,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人民群众对美好金融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树牢正确的义利观,坚持金融为民、惠民、富民,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在促进人民福祉中实现自身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无论是在业务宣传、产品销售,还是金融服务,都要做到诚实守信,不搞虚假宣传、误导销售、欺诈销售,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坚守职业道德,让金融消费者充分享有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信息安全权等相应权益,切实做好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同时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兼顾当前与长远、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树牢稳健审慎的发展理念,不急功近利,不急躁冒进,坚决守住金融风险底线。 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示范者。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既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彰显了现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金融精神,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在金融领域的生动体现。我们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诚实守信的典范,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影响周围人。一是培养诚信文化,提高职业道德,恪守市场规则和职业操守,将诚实守信融入各项业务,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服务承诺;发扬铁算盘、铁账本、铁规章精神,始终不做假账,诚实经营,珍惜信誉,不逾越底线。二是发扬创新精神,增强金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紧贴“三农”和小微服务新需求,做好产品、做优服务。三是加强金融教育,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融入金融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公众金融素养,增强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能力。四是树牢正确政绩观,在惠民利民上下更大功夫,让人民群众更好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五是严格遵纪守法,遵守金融监管要求,自觉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依法经营,不能靠钻法规和制度空子、规避监管来逐利,而要让尊崇法律、敬畏规则、依法合规经营成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金融是“国之重器”,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建设金融强国,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我们使命在心、责无旁贷。(郑经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