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高管谈:紧扣“审慎、稳健”奋力在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中展现农商银行更大作为 发布日期: 2024-6-27 11:05:49 浏览人次: 577 滁州皖东农商银行 党委书记 贾信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视“稳健审慎”为君子之品、成事之道,这是在长期实践中积淀的经营智慧和生存法则。作为服务三农、地方经济发展的农商银行,更应该秉持稳健审慎的文化理念,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把稳健审慎作为一切金融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紧抓改革大势,紧扣发展主线,夯实经营基础,奋力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农商银行更大作为。 一、稳健审慎是农商银行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滁州农商行系统来看,在监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强监管严监管的要求下,不断厚植合规经营理念,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近年来经营发展稳中有升、稳中向好,截至5月末,滁州农商行系统存款余额1469.35亿元,在全省16个地市排名第3位;贷款余额997.47亿元,在全省16个地市排名第5位;特别在风险指标上,在全省农商行系统中位次靠前,总体监管指标符合规定,风险抵御能力扎实,资产质量较为平稳,无高风险机构。但是,由于体量规模、内控管理等客观因素,总体仍处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阶段,从全系统来看,个别农商行部分领域问题屡查屡犯,案件风险和声誉风险防控压力上升,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等,更加证明稳健审慎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农商行在经营管理中加以避免。 (一)发展战略不清晰,坚守主业主责有偏差。 一是发展战略不清晰。部分农商行发展战略侧重业务经营规模、经营效益,未充分考虑市场环境、风险承受能力和自身比较优势等因素,市场定位容易偏离,差异化和特色化不突出。二是缺乏战略定力。有的农商行虽然能够认识到自身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但对已经制定的战略不能彻底、长期、全面的坚持执行,部分农商银行侧重业务规模、急功近利的粗放式发展思路没有转变,追求短期发展和效益,风险偏好过高,重放轻管,呈现脱农化、大额化、集中化。三是战略执行不到位。当前,大行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以同质产品打“价格战”,抢夺农商行优质客户,加剧了农商行“保生存”的心理,在业务营销压力下,部分农商行风控让位于业务拓展。 (二)合规意识淡薄,内控不健全。 一是内控治理失效。部分农商行内控管理薄弱,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走样,甚至存在制度让位于领导指示,内控制约形同虚设。通过近年来违规经营被处罚事件和暴露的案件来看,主要原因为内部违规经营、制度执行不力,内部制约失效。二是内部监督考评偏软。部分农商行内部检查、审计流于形式,重大风险隐患发现少,以小问题应付了事。问责宽松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小金额处罚或扣减绩效为主,违规问题屡查屡犯。三是合规文化氛围不强。部分农商行在合规管理方面缺乏主动性,履行“合规从高层做起”理念不到位,未充分发挥以上率下的领导带头作用。忽视对员工的合规教育和职业操守培养,对员工八小时以外行为监督不力,个别高管、员工道德风险突出,内外勾结作案。 (三)对风险认识不清,风险管理能力较弱。 一是全面风险管理落实不够有力。部分农商行对全面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未建立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管理体系,对风险实施主动管理,经营风险与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和管理水平不匹配,不能有效管控各类风险。二是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部分农商行仍未建立与经营风险特征相适应的责任、考核、奖惩机制,风险管理责任落实不力,导致不愿主动暴露风险,害怕承担责任,不同程度还存在人为干预、调整、掩饰风险等情况。三是风险管理有效性不高。对重点领域、重点业务风险管理粗放、被动,风险防范措施有效性不高。部分新业务领域对风险管理专业性要求较高,部分农商银行不具备相应专业能力,难于有效识别、防范和处置风险。 二、进一步做好审慎稳健经营的相关建议 (一)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审慎稳健要求。 一是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党委讨论前置程序,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二是构建中国特色的风险管理体制,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公司治理为基础,构建“三会一层”“三道防线”立体化的风险管理架构,坚持把防控风险放在公司治理主体履职的突出位置,细化“三会一层”风险治理责任。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摒弃“规模冲动”和“速度情结”。 (二)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强化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一是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党中央提出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就是要求正确统筹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要坚守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原则,正确把握稳健审慎与业务发展、盈利关系,科学谋划,加强资产负债结构管理,推动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二是聚焦主责主业,切实回归本源,充分汲取过去偏离市场定位的历史教训,市场偏好由“垒大户”向“小而优”蝶变,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围绕“做优、做精、做专”发展目标,坚持服务本地、服务基层、服务“小微”和“三农”等实体经济的市场定位,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外部环境变化。三是进一步强化战略引领,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经济环境、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自身发展特点等方面后,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并严格进行执行。同时,要密切关注形势变化,用长远的眼光审视当前发展,定期对战略进行评估,并持续修正战略规划。 (三)牢固树立审慎稳健经营理念,提高风险管理质效。 一是树立正确的风险认识。银行本质是经营风险的单位,经营中离不开对风险的管理,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对标学习沪苏浙农信系统的先进经验做法,找准在战略规划、经营定位、内控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增强自身对风险的主动管理水平,实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持续稳健发展。二是坚持创新思维,针对内控薄弱、不良贷款新增等实际问题,加快拓展金融科技应用,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弥补风控短板。充分运用数字化思维和大数据技术,丰富系统风险模型,建立完善预警体系,切实增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及时性。三是加强重点风险管理。持续加强信贷业务、资金业务、电子银行业务、柜面业务等重点业务管理,做好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案件风险等重点风险防控,强化员工行为管理,综合利用各类检查、审计手段,加大监督力度,以查促改,强化问题根源治理。 (四) 厚植合规文化,打造合规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合规文化建设。以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导向,加强员工合规意识培养及案件警示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合规宣导活动,深化内控合规文化建设,扩大合规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加强制度流程建设,规范业务和管理活动,通过专题培训、案例剖析、风险警示等形式,深化学习宣传教育,引导全体员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稳健合规经营的根基。 (五)持续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一是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党委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督促职能部门认真落实落细管党治党和党内监督各项工作。纪委要切实发挥监督责任,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有效开展同级监督、日常监督。二是扎实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巩固深化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成效,进一步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筑牢廉洁从业纪法防线,弘扬崇廉尚洁社会风尚。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
|